【活动目标】
1、发现并感激寒冷的冬季中辛勤劳动的人。
2、观察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想法。
3、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。
4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、想象力。
【活动准备】
事先与厨房联系参观事宜,请阿姨配合参观活动。幼儿收集“不怕冷的人”的信息资料。幼儿用书第25页。
【活动过程】
一、参观厨房,发现厨房的阿姨为了给小朋友服务而不怕冷,心存感激。
1、师:冬天很冷,我们洗手的时候感觉到水是怎样的呢?身边很多人都喜欢用温水或热水洗手。厨房的阿姨在冬天是怎样洗菜做饭的呢?她们不怕冷吗?我们一起去看看吧!
2、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厨房,观察到厨房阿姨不怕冷。
——师:看看厨房阿姨在干什么?(洗菜)
——请幼儿摸摸水。师:阿姨用什么水洗菜?(自来水)水冷吗?
——请个别幼儿问问阿姨:自来水多冷呀?阿姨您怕冷吗?
——请阿姨给大家看看她冻得发红的手。阿姨:我们在冷水里淘米洗菜,虽然水很冷,冻得手都发红了,但我们不怕冷。
3、教师小结:寒冷的冬天,为了小朋友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,厨房的阿姨不怕冷,坚持劳动,阿姨真勇敢!我们要向阿姨学习!
4、请幼儿对阿姨说一句感谢的话。
二、信息交流,发现身边不怕冷的人,像他们学习。
1、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。
2、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各种信息资料,并与同伴交流。
3、集中交流自己的发现:冬天的早上,清洁工阿姨不怕冷,在扫马路;下雪天,交警叔叔不怕冷,在路口指挥交通……
4、师:我们小朋友怕冷吗?说说你不怕冷的事。(准备小礼物,奖励给发言的幼儿。)
教学反思:
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,我们班的孩子们基本上都知道要向他们学习,要做个勇敢的、不怕冷的人,而且天天早上都能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。孩子们需要多种感官的激发和参与,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。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想要孩子们主动学习,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,而只有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,才能达到这个目的。
小百科: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比较低,那么这个物体就是冷的。温度越低,则越冷。
设计意图:
在生活中家长对幼儿的事情包办代替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。因此,当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的集体中,在生活自理方面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。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指出幼儿应"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",其典型表现包括自己能穿脱衣服、扣扣子。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,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,进入冬季后,幼儿穿系扣上衣的越来越多,可是很多幼儿不会系扣子,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,希望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、生活能力,促进幼儿全面、健康地发展。
活动目标:
1.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2.学习掌握扣扣子的方法。
3.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4.愿意大胆尝试,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。
5.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。
活动准备:
布布熊玩具一个,带扣子的开衫外套一件,瓢虫、孔雀等系扣游戏材料若干;儿歌《扣扣子》。
活动过程:
1.情境导入,激发幼儿扣纽扣的兴趣。
出示布布熊,师:"天冷了,布布熊穿了一件棉衣,你们看,漂亮吗。""你们看这个衣服上有什么?"师:"布布熊不会扣扣子,你们会扣扣子吗?谁愿意来帮助它!(请个别幼儿讲一讲,试一试)2..学习扣扣子的方法。
(1)认识扣子、扣眼。
师:怎么来扣扣子呢?先要找到扣子和扣眼!旁边的小洞洞就是扣眼(指给幼儿看)。
(2)教师念儿歌示范扣扣子的方法。
教师边念儿歌《扣扣子》边给布布熊扣上衣服扣子:小扣子,找扣眼,抬起头,钻山洞,钻呀钻,钻呀钻,露出头儿笑嘻嘻。
小结:扣扣子的方法是一手拿扣子,一手扶扣眼,扣子从里面钻到外面,一个扣子就扣好了。
(3)幼儿和教师一起边说儿歌边空手练习扣扣子的方法。
2.幼儿操作练习。
(1)介绍游戏材料。
师:布布熊为小朋友送来了礼物:小瓢虫、孔雀、草莓……,她们身上都有扣子,也想穿上漂亮衣服。
(2)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:圆扣子穿圆形的衣服,小花扣子穿花瓣形衣服,找到扣眼钻出来。
(3)幼儿自选材料,练习扣扣子,教师巡视指导。
结束:为客人老师介绍扣扣子的方法,感受游戏的快乐;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活动延伸:
(1)在午睡环节,鼓励幼儿自己穿脱衣服,自己解、扣纽扣。
(2)在娃娃家投放娃娃及多件带纽扣的娃娃衣服,供幼儿练习。
(3)在美工区投放系扣子游戏材料,指导幼儿进行练习。
(4)指导家长在家时要坚持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,自己解和扣纽扣。
教学反思:
活动中,幼儿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学习扣纽扣,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任务,基本能达到活动目标。以下是我反思的几点不足:
1.在活动中,对个别幼儿关注不够。
2.提要求的时候,应该重点强调扣纽扣的时候要先将衣服放整齐,才不会导致个别幼儿扣错。
总之,在活动中,通过幼儿实践操作,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,生活自理能力,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,学中玩。
目标:
幼儿在帮助市长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过程中,感受现代城市交通道路的变化以及畅通的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。
准备:
故事书,小组讨论使用纸、笔。
过程:
一、幼儿回忆堵车时的情景
1、为什么会堵车?
小结:交通事故、车子抛锚、修路、不遵守交通规则……都会造成马路拥堵。
2、你遇到过堵车吗?堵车时,你感觉怎样?
二、阅读图书,理解故事,
1、有一位市长,他也一样着急。(阅读图书《小汽车和小弟子》)
2、听到这里,你们说说,这个城市怎么啦?(出示立体教具,给孩子直观地感受,充分体会到马路的拥堵,为“想办法”作铺垫。)
3、你有什么好办法,可以让马路畅通起来?
三、幼儿小组讨论,寻找解决的办法
1、给你们5分钟,你们可以自己想,也可以和朋友商量商量;可以周围找找、看看资料,也可以画下来。想出好办法帮帮他们。
2、观察幼儿讨论情况。
四、交流分享,梳理、拓展的孩子
你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。(各组选一个代表介绍)
归类、梳理:(版面)
1、先进的交通工具:轻轨、地铁、磁悬浮、轮船等。
你知道上海有几条地铁线路?上海有轻轨吗?
2、畅通的道路设施:高架、隧道、大桥、马路拓宽等。
有几条隧道?你知道些什么高架?
3、想象——未来的交通工具
小结:
有了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、道路设施,我们的道路变得畅通起来、我们的出行更方便了。知道11号线吗?它正在建造,开通后我们到上海就更方便。
延伸:
你们想了许多办法,我们来看看故事里年轻人想了什么办法?(故事延续)故事很幽默,不过我们的办法更好,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办法编到故事里去。
教学目标:
1、感知黑夜和黑影并不可怕,有晚上独自睡觉的愿望。
2、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,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。
3、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。
4、探索、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。
5、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。
教学重点难点:
教学重点:
走出害怕黑暗的恐惧,做一个勇敢的孩子。
教学难点:
独自进入“黑屋子”中体验黑。
教学准备:
PPT、用纸板做成的密封大房子、玩具若干、“宝宝不怕黑”的统计表、小贴纸若干
教学过程:
一、情境导入——激发幼儿的兴趣
1、教师:今年我们几岁了?都是大宝宝了,那你们晚上和谁一起睡觉呀?(幼儿自由讲述)
2、小结:有的宝宝和爷爷奶奶一起睡,有的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睡,还有的宝宝一个人睡。
3、教师: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,叫卡卡。(引导幼儿打招呼)
二、猜影子——让幼儿感知黑夜和黑影并不可怕
1、教师:卡卡是小班的宝宝了,有了自己的小床,他想一个人睡觉,不用和爸爸妈妈挤在一起了。可是,卡卡怕黑,晚上,卡卡一个人睡觉的时候,总感觉有些怕怕的呢!半夜卡卡醒来,看到屋子里有个黑黑的影子,哎呀,会不会是妖怪啊?会不会是怪兽啊?卡卡心里真害怕啊!
2、教师:今天,就请小X班的小朋友来帮助卡卡,帮卡卡看看,这个黑影究竟是什么呀?
(1)沙发落地灯
提问:你们觉得这个黑影是什么?你从哪里看出来的?
(引导幼儿讲述:卡卡你不要怕,这是沙发和落地灯的影子。)
(2)滑滑梯
提问:你们觉得这个黑影是什么?
(引导幼儿讲述:卡卡你不要怕,这是滑滑梯的影子。)
(3)电视机和柜子
提问:你们觉得这个黑影是什么?
(引导幼儿讲述:卡卡你不要怕,这是电视机和柜子的影子。)
3、小结:原来这些都是家具的影子,黑夜一点也不可怕。这下卡卡明白了,以后一个人睡觉再也不害怕了。谢谢你们的帮忙!
三、找朋友——鼓励幼儿不怕黑,体验游戏的快乐。
1、教师:这里也有一间黑黑的屋子,我好像听到里面也有一些声音,是什么东西在里面呢?小X班的宝宝愿不愿意也去探险呀?
2、教师:房子里黑黑的,请你们仔细找找、摸摸,然后出来告诉大家你觉得里面有什么?
3、有目的请孩子进去“探险”,最后一批孩子将屋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。(奖励小贴纸)
4、小结:原来黑暗并不可怕,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,晚上一个人睡觉,一个人上厕所……你们敢不敢?
四、延伸活动——让幼儿有晚上独自睡觉的愿望。
教师:我们小X班的宝宝都是勇敢的孩子,而且马上要升中班了,朱老师这里有张“宝宝不怕黑”的统计表,等会我把这张统计表给你们的老师,如果你晚上能勇敢地一个人睡觉,那么请X老师在你的名字旁贴一个“”,回家去试试吧,看谁最勇敢。
活动目标:
1、培养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。
2、引导幼儿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,选择用适当的方法来帮助他们。
活动准备:
磁铁、铁丝、绳子、海绵、瓶子、回形针等。
活动过程:
一、用《智慧树》中的小咕咚引入课题
1、小咕咚遇到了困难想请小朋友来帮忙。
2、小咕咚又遇到了另一个困难请小朋友再来帮帮他。
3、幼儿到事业区操作探索多个方法。
4、教师引导幼儿讨论。
5、教师小结: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。
二、你们除了帮助小咕咚,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帮助过谁?是怎么帮助的?
1、出示图片一:在幼儿园里哭着找妈妈的小姑娘
2、图片二:盲人爷爷过马路
3、图片三:在商场里走失的小朋友
4、图片四:遇到灾难(地震)后的小朋友
三、选择适当的方法帮助别人不能盲目救人
1、看图片讨论
2、遇到掉到水里的叔叔该怎么办?
3、小结: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,我们就能想尽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人,当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可向身边的成人来寻求帮助。
活动目标:
1.初步感受妈妈的爱,知道妈妈很关心自己、很辛苦,应该听妈妈的话。
2.会大声回答问题,能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。
活动准备:
有关电视录象,用幼儿带来的妈妈的照片布置专栏,幼儿手工活动中粘贴的大红花。
活动过程:
1.引起幼儿观看录象的兴趣。
教师:请小朋友看一段录象,看看里面有谁,她在干什么?
2.观看录象,初步了解妈妈是怎样关心宝宝的。
录象内容:早晨,妈妈一大早就起床,去拿牛奶,买菜和早点,然后叫宝宝起床,帮宝宝穿衣服、洗脸、刷牙,送宝宝上幼儿园。傍晚,妈妈把宝宝接回家,宝宝自己看书、玩玩具,妈妈煮饭、打扫卫生。晚上,妈妈帮宝宝洗脸、洗脚,哄宝宝睡觉。
教师根据录象内容提问:
﹝1﹞早晨妈妈是怎样关心宝宝的?
﹝2﹞妈妈下班回来后还要做些什么事情?
﹝3﹞晚上妈妈又是怎样关心宝宝的?做了哪些事情?
小结:很关心自己的孩子,每天都要为孩子做很多事,妈妈真辛苦。
3.谈谈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护自己的。
教师: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宝宝,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、爱护你的呢?
4.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。
﹝1﹞教师:我们有这么好的妈妈,她们这么关心我们,我们应该怎样谢谢好妈妈呢?(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感激:说感谢的话、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、送给妈妈小礼物、听妈妈的话等)
﹝2﹞练习:将大红花送给自己的妈妈。
活动反思:
在老师的启发下,很多孩子知道妈妈很辛苦,为自己做了很多事,愿意听妈妈的话。激发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。